刮痧是祖国医学传统疗法之一,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在皮肤有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其手法简单,适应症广泛。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局部受寒的时候,通过刮痧疗法能祛除身体中的寒气。刮痧疗法并非合适所有人,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更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要遵守。
在刮痧过程中第一要知道病人病情,针对不同病症确定刮拭地方。同时依据患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状况采取补泻手法刮拭。补法刮痧的刮拭重压小速度慢,激起身体正气。临床上多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型瘦小的虚证病人。泻法刮痧的刮拭力度大速度快,能疏泄病邪,致使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或身体壮实的实症病人。平补平泻法介于两者之间,易于病人同意,常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或虚实兼证的治疗。比如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宜用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的手法。
在刮痧时,室内温度相对较高,尽可能维持安静,禁止室内出现对流风。尽可能使用专用刮痧油。不耐疼痛的病人在刮痧前,先局部热敷十余分钟,以便减少疼痛感。刮痧后不可立即洗澡,因其毛孔扩张,并伴有出痧点,依据状况不同,2至3天后才可洗澡。最好在刮痧后饮用一杯热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并可加速体内代谢物质的排出。冬天刮痧不必强求出痧,一个部位刮拭20下左右即可。值得关注的是,一天之内不要频繁刮痧,中午不适合刮痧,早上刮痧的成效比下午好。同时刮痧的顺序为由上至下,维持皮肤润滑,防止损失皮肤。
除此之外,还有的人有的部位不适合刮痧。如有紧急的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全身浮肿者;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禁用刮痧以免导致流产;体表破损疖肿疮痛斑疹和不明缘由的包块处及恶性肿瘤部位禁止刮痧;接触性皮肤病有出血倾向和精神病病人禁止刮痧,刮痧会刺激此类疾病病人发病。